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水污染防治法”),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1月1日實施。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有些內容與污水處理企業有關,需引起污水處理企業的高度關注。
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在排污許可制度和規范排污行為方面有了新規定。明確規定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取得排污許可證,同時,明確了排污許可證中應當載明的內容,即須明確排放水污染物的種類、濃度、總量和排放去向等要求。另外,還對持證單位的基本義務作了要求,明確禁止無排污許可證或者違反排污許可證的規定進行排污。
與修改前相比,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對排污許可適用要求更加具體、明確。這意味著以后城鎮污水處理廠等單位不僅須取得排污許可才能夠進行排污,而且具體的排污行為還要符合排污許可證上記載的種類、濃度、總量和排放去向等要求。不過,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雖然刪除了排污申報登記的規定,卻并沒有取消排污申報登記制度,而是將其納入排污許可證制度,今后企業無需單獨申報水污染情況。
此外,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還將重罰無證排污行為。如未依法取得排污許可證而排放污水,違法排污者將可能被責令改正或者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并處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甚至可能被責令停業、關閉。
污泥處理要符合國家標準
隨著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的不斷提升,根據有關資料,我國現階段每年產生市政污泥約為3000萬噸-4000萬噸,合理處置的污泥僅約為30%[1],大量污泥的不正常處置造成了較為嚴重的二次污染隱患。因此,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對污泥處理作了明確要求。
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或者污泥處理處置單位應當安全處理處置污泥,保證處理處置后的污泥符合國家標準,并對污泥的去向等進行記錄。并且規定,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按照國家規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處理的有償服務,收取污水處理費用,保證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收取的污水處理費用應當用于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運行和污泥處理處置,不得挪作他用。
因此,城鎮污水處理廠運營單位及相關污水處理企業不僅要注意廢水排放達標,還須對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進行安全處置,如處理處置后的污泥不符合國家標準或者對污泥去向等未進行記錄的,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可以責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給予警告;造成嚴重后果的,可處十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城鎮排水主管部門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單位代為治理,所需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負責
打擊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是目前環保監管的一項重要內容。為了確保水污染物排放監測的真實準確,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對保障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做了針對性的規定。
如,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對所排放的水污染物自行監測,并保存原始監測記錄;重點排污單位還應安裝水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監控設備聯網,并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并規定,實行排污許可管理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如有篡改、偽造監測數據行為,可能面臨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甚至被責令停業、關閉。同時,根據最高法、最高檢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重點排污單位篡改、偽造自動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排放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將被認定為“嚴重污染環境”,會被追究污染環境罪的刑事責任,并且,還將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罪直接入刑。
因此,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需要對自行監測數據的真實性負責,污水處理企業須謹慎對待監測數據的產生、存儲,并實時關注國家的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做到依法、合規地進行自行監測和數據保存,不得偽造、篡改監測數據或者干擾自動監測設施。
違法排污的處罰金額大幅提高
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處罰力度大大增強,與環保法相銜接,增加了按日連續處罰的規定,大大提高了排污企業的違法成本。如,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違法排放水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復查,發現其繼續違法排放水污染物或者拒絕、阻撓復查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規定按日連續處罰。
修改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還對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的處罰做了重大調整。超過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水污染物的,將不再按照按排污費兩倍以上五倍以下計算,而是直接處以1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款。若仍不改正的,則可以采取限制生產或停業關閉措施。
實踐中,污水處理廠經常會發生因進水超標而導致出水超標的狀況,我們也接觸到不少此類案例。多數污水處理企業會在和政府簽署的特許經營協議中約定如進水超標不能對其排水超標進行處罰等,但從法律上來講,這類約定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污水排放超標被行政處罰的情況,而且受到行政處罰的個案越來越多。實踐中,這已成為了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要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污水處理企業需同時采取兩方面的措施,一是要求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放工業廢水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設施處理工藝要求后方可排放。二是提升污水處理的工藝技術水平,確保達標排放。
總之,新的水污染防治法實施后,污水處理企業在達標排放、在線監測及污泥處理方面將面臨新的要求及挑戰,如不能有效滿足法律的要求,相應的環境法律風險則會加大。